近十年從單車熱到最近的跑步熱,其實運動真的很好,
但很多人並不是專業的運動員,久久動一次
常好勝逞強而超過自己身體的負荷而不自知
記得在2007年(好快~7年了)有件令人深醒的事
「一位車友之死」
在那之後我時時提醒自己,運動是為了健康
不是為了製造危險或讓家人擔心
加上小朋友愈來愈大,花樣愈來愈多
也比較無法長時間長距離騎車
所以也減少了單車到處趴趴走的團騎
回歸到最單純的Just for Health,基本上不要花太長時間
只要半小時到1小時就好,所以除了運動場跑步外
就是在家裡騎訓練台,偶而參加路跑賽事
基本上運動是件單調的事,是自己與自己獨處的時候
可以聽音樂、可以想事情、可以放空
如何讓運動有趣,就是找些有趣的輔助器材來玩
也許是一件新的排汗衣、新的跑褲、新的腿套、新的運動錶、新的耳機...
或是新的記錄、新的路線、新的比賽...
因為這些配件或不同的事件,可該你每次出去運動,都保持著新鮮感
發現樂趣,才能持續,像我現在每個月應都可以保持100km的跑量
此為Runkeeper 11月份的記錄
這個Jabra Sport Pulse Wireless藍牙耳機是我最近的新夥伴
我無論是跑步或騎車,都會戴這組耳機
可以輕鬆無拘束的了解心率狀況
『Jabra Sport Pulse Wireless』(之前寫過開箱分享文,可參考)
從2007年那件網友分享後,我不論騎車或跑步
只要心跳會破150bpm以上的運動,一定會戴心跳帶
主要是避免操過頭,尤其是爬坡或長距離路跑,
很容易心跳就上到170bpm以上
用過的心率偵測運動錶有Garmin 405、Garmin 910XT
雙揚藍牙心跳帶配Runkeeper
而這些都有個共同的缺點,要束條帶子在胸口
流汗時其實會有點不舒服,加上會有緊迫感
所以不是那麼喜歡,不過戴習慣了,沒戴又怪怪der
不知道心率值從事高耗能運動很沒安全感
所以也一直很注意是否有不同方式的量測方式
像手錶一樣或是貼片的類型或是夾在指頭...
總之這些方式應都會比束在胸上舒服
不過準確度也是很重要
最近半年接觸了Pulsense PS-500的運動錶及
這組Jabra Sport Pulse Wireless
都是非胸帶的量測方式,在實際使用後
讓我相信原來不用胸帶心率也是可以做為運動參考的
這是我最近用Pulse Wireless的記錄
有跑及跑完的緩和收操慢走
昨天因為下雨,無法出去跑步
所以雨天備案就是騎訓練台
我說過運動要能持續就是要找樂趣
車用止汗帶
這個汗滴下來會被吸收,不會滴得滿地
頭上也有止汗帶,這是讓汗不要流到眼睛
然後Pulse耳機也戴上了,但我戴單耳
純粹只是要測量心率用而已
在騎乘時可以把手機放在前面,看即時心跳
因為室內沒GPS,且車也沒真的移動,所以里程及速度不準
用二台iPad看不同的財經台
這樣轉眼間30分鐘15km也就完成
一點也不會無聊
二台Garmin的GPS edge 705及 910XT用來看時間及距離
而心跳就看手機上的數值
這是半小時心率的變化,在20分左右有休息下來喝水
為什麼要運動?
一天吃了那麼多不健康的東西
如果不透過流汗排掉,那長期下來就累積在身體裡了
且因運動排汗,就會想喝水,多喝水就又能加速代謝
騎個半小時喝掉這瓶是輕而易舉的事
這是個很正向的循環,運動好處太多了,也太多人寫類似的文章
但我還是要強調運動,量力而為,不要超過身體的負荷
必要時準備個心率觀測的配件,可即時了解身體狀況
不要等到超過再想要停時,有時可能來不及了
而且加上了心率的數值所計算出來卡路里消耗是比較準確的
前陣子不是有在推廣『333』運動嗎?
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bpm以上
有心率計一來可以觀察心跳值,二來可以調整運動的強度
讓心率能控制在燃脂區間(一般在140bpm~150bpm間)
所以還蠻推薦要準備個有測量心率功能的配件
至於要選擇那一種,就看個人喜好,
如果您不是經常運動,也不習慣配戴胸帶
那這組耳機倒是可考慮
補充:
今天發現在iOS8下可和健康app整合,可看到即時心率
在Nike Running app也可以有記錄